新闻
> 动态 > 新闻
“COAST工具包”—— 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最新成果亮相
2025-09-15
字 号:

近日,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简称‘DCC-OCC’)媒体参访日活动在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举行。据悉,该中心为联合国“海洋十年”(2021-2030)框架下全球唯一以“海洋与气候”为主题的全球协作中心,是目前全球4个全球协作中心之一,亚洲唯一。记者通过实地探访,了解该中心的职能与最新进展以及中国在全球海洋科学研究、灾害预测与防控、科技成果转化与国际科研协作等方面的系统性实践,为您揭开中国海洋科研创新的“硬核实力”。

在科研成果展示方面,“海洋之神”早期预警通用系统与“滨海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海洋方案工具包(COAST)”两大标志性成果成为焦点。参访日当天,记者实地参观了“海洋之神”系统监测室,深入了解“海洋之神”系统研发背景、结构组成及其在灾害预警等场景的实际应用。记者还观看了COAST工具包演示,了解其如何服务于极端环境早期预警、海平面上升、生态健康、蓝色经济等议题下的城市治理需求。

“海洋之神”系统是“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无缝预报系统(OSF)国际大科学计划的重要阶段性成果,集成了全球海洋数值预报、珊瑚礁白化预警、海上搜救与溢油应对等四大功能模块。该系统已面向多国气候脆弱地区提供支持服务,是联合国“海洋十年”七大预期成果之一“可预测的海洋”的关键技术载体,体现了我国在海洋防灾减灾领域的原创技术突破与国际引领能力。

 今年6月,在联合国第三届海洋大会期间,COAST工具包正式发布。该工具包由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科研团队牵头、联合多国科研机构共同研发,集成六大核心模块二十四个子模块,覆盖海洋与气候灾害早期预警、海洋生态健康、海岸带综合管理、蓝色经济发展、海洋科普公众教育等6大关键领域。工具包面向全球用户免费开放,为海洋城市的风险评估、治理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持。“迄今,海洋之神和COAST工具包已在多个国家的不同领域开展了实际应用,例如泰国、马来西亚和柬埔寨都应用了我们研发的搜救系统到实际海难事故的科技保障,且搜救结果验证了我们预报系统的准确性。”DCC-OCC主任、欧洲科学院院士、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副所长乔方利说,“我们在这个领域有自主原创科技和自主数据,也有国际上的数据,未来的应用空间十分广阔。这个COAST工具包是国际开放的,凡是国内外有用的科学与技术、优质数据我们都愿意吸纳借鉴,让这个工具包越来越完善。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真正国际领先、实际有效的解决方案,推动海洋和人类社会的更可持续发展。”

在青年人才培养领域的实践成果同样亮眼。9月1日,第14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海洋动力与气候区域培训和研究中心(简称UNESCO/IOC-ODC中心)培训班开班仪式在青岛顺利举办。本次培训班由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主办,为期2周,主题是海洋预报系统应用。

UNESCO/IOC-ODC中心旨在通过向全球青年海洋学者提供系列国际培训和讲习班,促进会在海洋动力学、海气相互作用、气候变化和数值模拟方面的国际合作和青年学者的研究能力。该中心自2011年正式挂牌运行以来,前13届共收到1617份申请,为全球56个国家的785名学员提供了培训。本次第14届培训邀请了来自中国、英国、意大利、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贝宁、尼日利亚等国家的11位资深专家,为来自尼日利亚等18个国家的35名学员授课。本次培训内容丰富,采用专家授课、现场练习、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本次培训为世界气候与海洋领域的青年学者,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青年学者提供了能力提升与合作研究机会,也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在全球海洋与气候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自DCC-OCC与国际最大的科学出版商爱思唯尔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以来,双方围绕海洋与气候科技创新、全球海洋科技交流、青年人才培养和公众科普教育等多个领域开展了深度合作。“除了我们与DCC-OCC在青年培训方面所做的努力,爱思唯尔还可以通过提供工具和分析产品来帮助海洋科研人员获取资金信息、寻找潜在全球合作伙伴等。同时,我们在科研文献中提供的趋势信息对科技人员也很有帮助。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这些信息,了解全球还有哪些团队在研究类似的课题,或者有哪些互补的研究方向,从而找到潜在的合作伙伴,拓展国际合作。”爱思唯尔全球期刊高级副总裁Peter Harrison说。

新闻转载自:青岛晚报/观海新闻/掌上青岛